HOTLINE
0898-08980898发布时间:2024-12-08 00:01:01 点击量:741
——广西石漠化治理系列报道之二陈永生蒋卫民中国绿色时报7月2日报道在石漠化成因中,人为因素的作用有多大?广西的答案是62.4%。这是完成于2005年8月的全区首次石漠化监测提供的数字。忻城县的数据显示,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的三大主因是:过牧占29.2%,过樵占20.3%,毁林开垦占7.9%。广西石山地区大约生活着1000万人口。
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廖培来说,这是全区“百姓最贫困、生态最脆弱”的地区。石漠化与贫困相伴。石山减压,产业初起,让山区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。
■金银花:爬满裸岩的灌木忻城县北更乡加乐村,山上全是嶙峋的石头。一朵花,正快速改变着那里的模样。村民韦胜群记得清清楚楚,1974年,生产队种了100多蔸金银花。但直到2000年,全村金银花仍不到200亩,没规模、收益少,百姓提不起兴致。
2001年至今,村民们在石山上种植竹子350亩,在任豆树下套种了2000多亩金银花。金银花三年开花,1株能产2.5公斤鲜花,每公斤10元村民还舍不得卖。2007年,北料屯户均金银花收入3230元。
百姓笑称,这简直是在石头上面种杂优水稻。忻城县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11.8万亩,其中2万多亩开始产花。今年,全县干花产量420吨,为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。
“发展金银花不占耕地,生态恢复非常快。”忻城县科技局党委书记石化玉说,“我们想弄成广西金银花第一县。”去年,忻城金银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;去年,忻城开始评选金银花小姐。
一项新的产业,已显露雏型。■任豆树:长在石缝的大树任豆是广西的乡土树种,也是石山树种。
忻城县政协副主席陈深畅形象地说它是,“只要石头缝里有一抓土,就可以长成大树”。任豆树长得快,叶子可以喂猪、养牛、养羊、养兔,材质好可以做家具。
忻城县思练镇厂上村一棵5年生的任豆树,胸径长到了24厘米。胸径14厘米的任豆树,每立方米木材可以卖到800元;胸径超过40厘米,每立方米可以卖到1600元。广西任豆树多,厂上一个村就有9700多亩,全区任豆树超过100万亩。
任豆树成了代表,石缝里崛起速丰林。任豆树成了代表,大石山区治山与治穷结合,选用生态经济兼用树种,以农民增收为生态保护服务。■沼气池:逃离灶口的森林打开沼气开关,用打火机一点,火苗蹿起半尺来高。
刘炳贵的沼气池已经用了31年。1977年,他在马山县加方乡新联村内谷屯第一个建起沼气池。
南有恭城,北有马山。两个典型带动了全区沼气建设。一个老虎灶每天消耗薪柴10公斤~40公斤,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,每年相当于封育5亩山林。
20世纪90年代中期,广西开始大力推广沼气。截至2006年底,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293万座,沼气池入户率36%,为全国最高。
这些沼气池正常运转,每年可为293万农户提供优质燃料11.72亿立方米,可节约薪柴586万吨,相当于让730多万亩森林从灶口逃生。■竹藤编:走出国门的产业外面下着大雨,韦志肖和老伴在屋里不紧不慢地编着竹席。屋角,还摆着编好的竹篮、竹筐、藤制的花盆。他家三代搞竹编,以前竹材要上街去买,如今自家山场的竹子基本够用。
韦志肖是都安县东庙乡弄坤村村民。弄坤村1980年就开始封山育林,都安县石漠化面积7年净减少40万亩。
山上的植被好了,日益丰富的编织材料,托起了竹藤草芒编织产业。丹阳编织有限责任公司库房,样品摆了一地。
竹、藤、稻秆、青苔、树叶、玉米皮、水葫芦……凡是含纤维的东西,全被用来作编织材料。地苏乡就有17家规模以上编织公司,出口产值1.2亿元。两三层的小楼随处可见,在当地被称为“编织楼”。以地苏乡为中心,全县19个乡(镇)都在搞编织,从业人员超过12万。
日渐脱贫的农民,转变了对石山的依赖方式。■迁移族:异地就业的选择都安总人口64万,石漠化治理“迁”动了其中的两个10万人群体。
一个10万人群体是外迁人口。“八七”扶贫攻坚时期,都安向区内异地搬迁7万多人。
2003年以来,正在实施县内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,计划用5年~8年时间,再从石山区外迁2万人左右。另一个10万人群体是劳务输出。
都安每年向广东等省(市)输出劳务超过10万人。在全区,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1.1万和50多万。异地搬迁和劳务输出,在石山区实现了双向松绑、多方共赢。
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?一方水土要养好一方人!广西石山区农民在做着一道必选题。
本文来源:尊龙凯时k88-www.yangmingze.com